协同办公

用事实说话----清华大学研究生调研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纪实

2018-06-15

分享到:

http://www.fjjg.com.cn    2018-06-15

    编者按:一直以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吸引着许多来自国际社会的目光,并受到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西方,许多流行的刻板印象认为中国在非投资是为将非洲变成中国的“新殖民地”,以榨取当地资源,获得巨额利润。为了解一手信息,清华-约翰霍普金斯SAIS2017级的六名学生决定赴肯尼亚,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探索现实,以亲自了解中国在非投资的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本次实践,调研团队共参访了五个中国机构,分别是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Kilimall、四达时代、中南屋和一家驻肯媒体。除此之外,调研团队还抓住一切机会探索内罗毕的华人社区,与肯尼亚当地人交流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并观察中国项目在肯尼亚各地的发展情况。

    现将调研团队赴肯尼亚分公司的调研流情况纪实如下:

 

    第一站,我们来到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与分公司王树文书记、林峰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兼内罗毕A104项目经理张妙平同志举行座谈。中国武夷的肯尼亚分公司在肯尼亚已经营了16年,该公司隶属于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座谈中,中国武夷始终以“企业社会责任”的形式,阐述他们“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承诺。武夷集团在当地雇用了 3000多名肯尼亚雇员,并表示他们一直致力于改善肯尼亚人民的生活,主要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提供水资源等方式。他们强调,中国武夷的目标不仅仅是寻求利润,而是在肯尼亚发展一种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多年来,中国武夷通过内部和外部目标,两手并抓来实现这一蓝图。他们的内部目标是发展体现其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个别西方媒体一直诟病中国企业在非的不良商业行为,为了回应这一指责,他们努力将其公司本地化,并为当地其他企业提供相关指导。同时,中国武夷还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工作技能和管理培训,希望可以拥有属于本公司全权自主培训的员工队伍。对外,中国武夷积极推广“中国武夷”品牌,进一步提高其作为在肯中企的声誉。在这两方面,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本土化方面,中国武夷有大约 20%的高级工和工程师为肯尼亚员工,如果肯尼亚员工的技能不足以胜任某些岗位,武夷还会通过提高技术领导岗位的本土化率以弥补空缺。但是,在谈话中,三位高管指出:其他高级管理职务人员的聘用,受制于当地人员文化、生活习惯、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还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期的培训。   

    当地的法律法规鼓励在肯尼亚企业至少与当地公司开展公司业务30%以上的合作项目,中国武夷的当地合作率已大大超越这一数字,其大约 40%的建设项目与肯尼亚本地公司开展合作。中国武夷并不惧怕与肯尼亚本地企业的竞争,甚至欢迎与他们的合作。肯尼亚由于历史原因,承袭了一套来源于英国的较为完整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但它需要一种新的商业文化,才能发挥其全部潜力。中国武夷希望通过合作共赢、职业培训和可持续发展等方式来帮助肯尼亚实现这一潜力。三位公司领导提到,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地方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冲突。中国武夷培养了大量的肯尼亚工人,但对于一些地方项目,地方政府往往希望受培训的工人在地方就业,而不是跟随公司的不同项目去往不同区域。针对这一挑战,中国武夷正在积极努力通过开展其他地方项目来解决当地政府的担忧,并与这些地方政府建立长期联系。   

    过去十六年间,中国武夷在肯尼亚的发展不断壮大。最近,他们正在办理购买 390 多英亩的土地手续,拟在蒙巴萨建设工业园区,对接国内特别是福建省的优势产能。鉴于肯尼亚的情况与中国自身的崛起之路相似,中国武夷也在房地产开发方面进行了一些投资。但是,除了培养当地人才和业务关系之外,他们的目标是确保承包的工程对环境无害。尽管武夷的大部分机器都是由全球供应链提供的,但大部分原材料都来自当地。中国武夷对这一过程可能造成的潜在摩擦非常敏感,特别是防止所需的原材料在开采过程中破坏当地居民的环境和生计。作为回应,中国武夷承担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这一额外道路等几个施工项目,以实现绿色能源生产,并致力于将技术传播给当地人民,实现更安全、更有保障的生活和商业实践。   

    当我们的座谈接近尾声时,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的三位领导告诉我们,早在 600 年前,郑和访问肯尼亚时就在两国人民之间创造了一种古老的联系。如今,这种联系已经被自然地纳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中去。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在海外的发展,要做的绝不仅仅是赚取利润,而是致力于共同发展,促进中肯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