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

用“匠心”修缮文化遗迹,以“初心”延续历史文脉 ——福建建工集团持续深耕历史建筑修缮领域

2023-07-31

分享到:

http://www.fjjg.com.cn    2023-07-3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福建建工集团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耕历史建筑修缮领域,以超群的技艺让向东渠八尺门渡槽顺利迁移,以精细的修复让海螺塔如记忆般重现,以巧妙的设计让马尾造船厂综合仓库焕发新生,以不改的初心让建瓯传统建筑文化赓续绵延。

超群技艺让向东渠八尺门渡槽顺利迁移

集团司属省建科院承接的向东渠八尺门渡槽异地迁移保护工程坐落在漳州市东山县,全长560米,高约20米,被称为“江南红旗渠”,是东山、云霄两县军民团结协作的历史见证。渡槽原址屹立于八尺门海堤之上,因海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的需要迁往十几公里外的羊角山附近。

该项目是国内首例大体量石砌体构筑物远距离异地迁移工程,也是目前国内施工难度最大的石结构文物保护迁移工程。省建科院文保团队负责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创新采用了分体式移位法进行异地迁移,坚守奋战2年之久,提前4个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充分彰显了省建科院文保团队在我省结构位移领域的专业水平和领先技术!

精雕细琢让海螺塔如记忆般重现

集团司属省建科院承接的海螺塔保护修缮工程项目于1987年建成,其造型取自于海螺、海蚌的外部造型,其风格独树一帜,却与滨海的环境融为一体,曾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象征主义”建筑之一。该项目修复的内容包括建筑修缮加固、石桥修缮加固、边坡加固以及室外配套设施修复等。

省建科院文保团队发挥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领先技术和丰富经验,按照保障建设质量,修旧如故、尽量恢复原貌的原则,施工过程精雕细琢、尽量就地取材,同时注意古建筑及原有道路的风貌保护,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技术功底,历经四个多月,让海螺塔、海蚌厅、沙堡、石栈桥等老景观如记忆宝石般复现。近日,新华社长达三分多钟的短视频关注报道了这一项目,浏览量达75W+。

巧思妙想让马尾造船厂综合仓库焕发新生

福建船政马尾造船厂,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始建于1866年,由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是近代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军工造船厂,被誉为“近代新式海军的摇篮”。2018年,福建船政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工业遗产,马尾造船厂的价值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集团司属省设计院参与设计的项目就是马尾造船厂综合仓库的改造——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地标。

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作为整个船政文化城叙事的开端,省设计院保留建筑的主体结构,展现建筑历史记忆,在构思上取“对话”的意象,以“船政天后宫-总理船政衙门-造船厂片区-闽江”的船政文化为主轴线,从1866年船政创建之初形成,串联起船政核心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关系,这既是对传统文化轴线的强调,也寓意着历史与当代的对话。

初心不改让建瓯传统建筑文化赓续绵延

建瓯是福建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瓯独特建筑有传统聚落、古民居、廊桥、宗祠、寺庙,彰显着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南平建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部署2023年建瓯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试点工作,集团司属省设计院以“守护文化遗产”的初心,积极应邀前往建瓯进行《福建传统建筑》系列丛书——《建瓯传统建筑》编撰工作。


自2023年4月中旬接到任务后,省设计院团队不畏酷暑、不畏路遥、不畏辛劳,以无人机高空摄影手段从宏观、中观维度记录传统聚落、传统建筑的山水格局、街巷交通和空间形制;以单反相机、高清手机从微观维度记录传统建筑空间特质、匠作技艺、材质肌理;以GIS、CAD等绘图软件记录建瓯传统聚落、传统建筑、传统街巷、文化景观,利用多维摄影方式、资料整理、文字撰写、图形绘制等对建瓯传统建筑进行了多尺度多层次的专业研究,精心选取区域内现有优质传统建筑遗存,以原真性、完整性展现建瓯传统建筑特色。